查看原文
其他

良心作家梁晓声《人世间》

黄堡书院
2024-09-24




(点击观看精彩视频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梁晓声:一条真汉子

文 | 李国文 韩小蕙

来源:中国作家网

梁晓声梁晓声可以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力派作家。他从20世纪70年代末跃上文坛,至今已有数百万文字行于世,并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影响。作为一位有影响的“知青作家”,他的作品《今夜有暴风雪》《雪城》《年轮》等曾产生过强烈的社会反响,至今仍有众多的读者和观众;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“平民作家”,他的作品《父亲》《九三断想》《九五随想录》又以其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感和敏锐的思想影响着广大读者。

梁晓声既是位成就卓著的作家,又是一位被朋友称赞,颇有个性的人。他的朴实、厚道、善良颇得好评,他的爽直和倔强也似乎出了名。


梁晓声印象

文/李国文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解读梁晓声 文\韩小蕙记得是有一年的金秋十月,天已大爽。有一晚端坐灯下读报,忽然看到一篇非常漂亮的批评文章,不仅态度勇敢,言辞率直,而且最关键的,是一下子批评到要害处,又分析得头头是道,十分深刻有道理。心里暗暗称奇赶紧寻找作者的名字——敢情,原来是“梁晓声”。佩服有加的同时,也替他捏了一把汗:晓声兄,这年头,人家都不批评,只有你老是这么直率,你大概是觉得“心底无私天地宽”吧。可是,你看着吧,肯定又会有麻烦找到你头上!果不其然,后来听说晓声接到不少匿名电话,除了肮脏的谩骂和诽谤还有讹诈和威胁:扬言要乘他出访之际,把他的家人怎么怎么样……要是换了别人,可能就胆怯了,可又是晓声,拍案而起:“我就不信,这还是不是社会主义中国了?”

这就是梁晓声——真实,率直,磊落,坦荡,不信邪,不退缩,不油滑,敢言人不敢言,敢做人不敢做,疾恶如仇,直抒胸臆,天不怕地不怕好汉做事好汉当,位卑未敢忘忧国,还有点儿憨。

曾有一个著名的文学批评论断,叫作“文如其人”。但我以为,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,也就是说,只有一部分作家可以做到心在笔端,作文与做人较为一致,梁晓声便是这一类作家中的一个。而且要解读他的作品,还就得从了解他的性情开始。晓声是个处处都能见到真性情的人,他的故事太多了。有一次在东北绥芬河市,晓声去采访边贸市场。忽然就见人群乱了起来,间有“抓小偷”、“打死他”的喊声。晓声看到愤怒的人群在打一个年轻人,已经打得浑身是血,抱着头在地上乱滚,一边哀告着:“我不是小偷,是他们栽赃……”可是旁边有几个壮汉继续喊打,好像非要把他打死不可。人生地不熟的晓声,突然就冲上去了,用身体挡住那个年轻人,呵斥不要再打了。那几个壮汉一起怪叫起来:“他们是一伙的!”说着就向他扑来。身材单薄的晓声毫无惧色,据理力争,直到闻讯赶来的市政府工作人员将他解救出来……类似这种场面,晓声已不止一次遇到,每次都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”比他自己的事还敢拼命。凡事后,每问有没有危险,皆答曰:“知道有,可就是忍不住。”以至于他所住的社区群众,有什么不平事都愿找他站出来说话,俨然比人民代表还要人民代表。其实从外表上,还真看不出他有那么烈,相反倒有点儿像一位女性,说话慢慢的,音量很低,很有节制和分寸感。他还老有一种“老大情结”。不是“老子天下第一”的那个“老大”,而是指在家里排行第一的“老大”,在朋友圈子里,会周到地关心这个,体贴那个,像大姐姐一样细心,有时还会充当让大家插科打诨的角色。这时他的憨也就毫无遮掩地暴露出来了……去年我们一行人去广东,在首都机场集合,人家李国文、叶楠二位,衣是衣,帽是帽,箱子是箱子,挎包是挎包,收拾得停停当当,又风度又派头,最后晓声来了,穿一件绿不叽叽的夹克衫,手里拎着一只纸袋子。众人见了皆问:“你的东西呢?”晓声用两手撑开纸袋,慢条斯理地说:“在这里面啊,包括两个剧本,三本书。”我们几位女士俱笑,人家自己倒又抖落出一个“包袱”:“我上次去日本,也是拎的它。”

在这种文学笔会的活动中,晓声最见光彩的时刻,是在会场上发言,也包括晚上大家聊天时的神侃。别看他平时话不多,但若赶上他感兴趣的话题,能像作报告似的,滔滔不绝地讲上四五个钟头。所谓他感兴趣的话题,其实只有一个,就是“兼济天下”一类,用过去的话说,叫作“关心国家大事”婆婆妈妈的话题不属于梁晓声。我总觉得晓声发言特别带劲儿,能一直听到心里去。这是因为他从不讲官话、套话、装腔作势话,但凡一开口,必带着独到的观点,浸润着一个成熟的中国作家的真知灼见。比如有一次,在一个电影文学剧本讨论会上,与会者哪个也不是等闲之辈,而是各路的大师、权威、英雄、豪杰,发言果然都很精彩,非同一般。轮到最年轻的晓声发言了,只听他竟是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过程讲起,一直谈到欧洲电影探索的功过得失,再到第三世界国家电影的兴起,最后讲到中国电影的优长和短处。这样,虽然没有讲太多的具体意见,但所有人都明白了那个剧本的缺陷在哪里,剧作者也心服口服,欣欣然接受。当时我的感受,晓声可真有水平,这几年厂长(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)可真没白当,不服不行!类似的场面我遇到过多次,每一次都被晓声的言辞所折服。我体味到,这不光是一种发言,一种冷冰冰的研讨,其中最主要的,是还包含着晓声善于体贴别人、为别人着想,同时又善于开导别人的做人姿态。这和有些作家是不同的,特别是和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作家不一样,他们更像老师(而晓声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兄长)。在他面前,你从没有因他施加的名人压力而使自己自卑,你真正从心里觉得你与他是平等的。这种大家我见过不算少,心里一向极为钦佩,年长者如季羡林先生、张中行先生、邓广铭先生、吴冠中先生、叶君健先生,还有已经逝去的冯至先生等等;中年的和青年作家里面也见到过。他们虽然俱是大学问家,或者是名副其实的大作家、大评论家,可他们共同都有一个特点,就是自我感觉不良好,老觉得自己的学问还太浅,“让高明人笑话”(张中行语),这正应和了俄国大文豪列夫·托尔斯泰那句著名格言:“一个人好比是分子,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是分母,分母越大则数值越小。”在这一点上,晓声是很突出的,按说他成名很早,位列少年得志之人,容易张狂,容易骄横,容易轻蔑别人,唯我老子天下第一等等。可是我却从未见他傲慢过,相反,他还老是一副耶稣受难者的形象。说来这也真是咄咄一桩怪事,尽管晓声行侠仗义,主持公道,而且极爱帮助别人,打抱不平等等;又尽管他写了那么多好作品,比如早年间的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》《今夜有暴风雪》,后来的《父亲》《雪城》,又后来的《九三断想》《九五随想录》,直到前些年播放的电视连续剧《年轮》等等都深得老百姓欢迎,以至于我们走到广东河源县偏远的山区,他的“追星族”也像山上的树木水里的游鱼,“漫山遍野”,走到哪儿都能碰上;可是他又时常处于一种被攻击、被贬损的境地——批评他的文章似乎比别人多些。我不是说不能批评,但是我从这些批评当中,老是见出一种深深的敌意,一种想把他整垮的企图,这就不正常了。细细思之,以己之心度社会之腹,我想最主要的、最深刻的原因,恐怕还是源于他的——敢言。我理解,晓声的敢言有着以下五大特点:1.疾恶如仇。只要见到邪恶,晓声必欲“言”之而后快,而且毫不留情面,也不顾及会对自己个人产生什么后果。他似乎对坏人坏事有着一种天然的仇恨,就像古代的骑士一样,绝对是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的境界,这时候的他真乃一条令人佩服的东北大汉。这是会让坏人对他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的,认为他是他们不可逾越的障碍,所以必然视为眼中钉,不惜群起而攻之。2.社会公正意识或曰“道义感”。其实好多事本来并不干晓声什么过节,他个人既没有丢钱包也没有掉二两肉,他只要来个事不关已不吭声,就会无滋无扰地当他的作家,写他的小说,拿他的稿费,过他的小日子。可是晓声又天生不是为一已“活命”的人,他的忧虑、痛苦、沉重、激动、冲动,他的怒发冲冠、仗义执言、披肝沥胆……都不是为自己,而是为老百姓代言。他的作品中,从来就有的一部分重要内容,就是对社会的干预,这是那些“为文学而文学”的文人所远远不及的。也许是我自己的归类方法太过一厢情愿了,可我总觉得,梁晓声可以说是“士”,而不是“文人”。他是承继了“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和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这一条血脉的——自古以来,我们中华民族就源源不断地生长着这种知识分子,比如屈原、李白、苏轼、龚自珍等等,这种“士”虽然老是被人视为眼中钉、肉中刺,个人命运一直是与贬官、抄家、流放、杀头联系在一起,可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“无欲则刚”,所以敢为天下言。3.是非分明。什么是“是”,什么是“非”,晓声心里有着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,这是他凡十年来受到的正统教育所形成的世界观,对此他绝不含糊。他要求自己必须坚持“是”而摒弃“非”,连一丁点儿商量妥协的余地也没有。甚至就连他帮你解决了什么困难的时候,也还要对你的错误思想或行为作出诚恳的批评。我就听他说过怎样帮助自己的弟妹。由于东北的经济不景气,晓声的弟弟妹妹陆续待业在家,他从钱物上给了许多支援不表,单说有一天,弟弟说道:“哥,你要是哪天发个大财就好了,比如哪部作品卖个100万,分给弟弟妹妹们每人20万,咱拿去做点儿生意啥的有多好。”晓声当即就施以教育:“哥帮你们是绝对要帮的,可是你们也应该想想吧,自己能做点儿什么呢?”4.平民意识。晓声曾多次表明自己是一个平民作家,这不是嘴巴说说好听的,而是与生命同在的一种生存方式,是要付出代价,有时甚至是昂贵的代价的。有些人成了名之后就“贵族化”了,不再敢说话,更不再为人民代言,因为会危及他自己已经得到的地位和待遇等等;晓声不是这样,他就把自己定位在普通人当中,老百姓的柴米油盐,婚丧嫁娶,生孩子,找工作,居家过日子,欢乐与痛苦……他和他们一样关心着这些青菜萝卜的小事,一点儿也没觉得这太不高贵了,太不是一个“高雅”的作家所应想的问题。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在研讨会上发言。他讲,作家们不光要关注自己的精神家园,还要关注大众的精神家园问题,比如打开我家的后窗,我就会看到远处那位打扫卫生的老人,他每天把地扫干净以后,就坐在一张破藤椅上晒太阳,还尽量把自己坐得舒服些。他活着,靠什么支撑自己呢?他的精神家园有什么问题呢?想老百姓所想,谈老百姓所谈,关心老百姓所关心,做老百姓所做,晓声不但从没觉得丢脸,反而以此为荣,乐此不疲。这是以摒除了某些一已功利之得失、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、脱掉了所有虚伪和矫情作为基础的,不敢说话才是怪事。5.越敢言朋友越多。也怪了,连我们的民族古训都说是“话多必有失”,可晓声越敢言,他的朋友越多。从执政党、民主党的高级官员,到家门口卖菜的、修鞋的小贩;从文坛的男女老少作家们,到居民区的老少爷们儿:从老相知到新朋友;从陌生人到自己的家人、兄弟姐妹、远亲近戚,大家都很喜欢他,人人都把他视为朋友,愿意把知心话跟他说。在晓声的单位北影厂,有时小青年们跟某个领导发生了冲突,润滑剂就是梁晓声,他既能上上下下抹抹稀泥,又能抹下脸来批评。有些事,别人批评不得,他说话,就没人敢闹,这当然也是源于他的自律,比如好几次评职称时,他自己就先让了,所以他到现在还是“二级作家”。有不少名片上印着“一级作家”的“作家”,读者根本不知道他是谁。还有时,晓声还会有“艳遇”呢,厂里的一群女孩子唧唧喳喳叫住他,说是看他心事重重的,要和他谈谈心,开导开导他,别有什么事想不开……我总结,这些都是源于晓声对人的善意,他的话,即使是怒发冲冠的批评,出发点也都是善意的,希望人们弃恶从善,逐渐地修炼自我,变成一个好人。而人类,绝大多数,都还是愿意做一个好人的。敢言,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。

来源:凤凰网读书  中国作家网  黄堡书院(图片来自网络)

友情提示: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,转发者请注明来源,违者视为侵权。      

往期精彩文章阅读:

电影《薛家寨保卫战》即将开拍!期待!
南凹春晓/赵建铜
文学的黄金年代!西安文学院一九八五年度学员名单(952人)

黄堡书院举行“庆元宵·猜灯谜 ”活动

陈炉,月夜回望/雒忱

著名作家张洁在美国逝世/爱是不能忘记的

铜川黄堡屽村:锣鼓喧天,生生不息
黄堡书院院长、作家和谷携《照金往事》给您拜年啦!
迅速围观!孟姜美散文奖获奖名单揭晓
轶文!和谷1985年在西安文学院谈散文的真情与诗意/南生桥
发现轶文!陈忠实1985年讲座记录稿/南生桥
黄堡书院这一年

文学写作的意义/和谷 


【编辑】孙   阳

【主编】秦陇华

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…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黄堡书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